返回列表 发帖

[其他] Thinkpad曾经的经典R

R系列的前身     

      提起IBM Thinkpad笔记本,大家都会想到拥有轻薄移动性的X系列和性能超群、同时同样注重移动性的T系列,但目前Thinkpad笔记本中仍有一个主力:R系列,它逐渐受到了人们更多更大地关注。T系列作为IBM的旗舰笔记本产品,出尽了风头,而R系列作为IBM笔记本最接近大众的一款产品,销量一直是很不错的,但比较受冷落。也许是IBM一向的高贵气质与R系列格格不入,尽管R系列为Thinkpad,但是无论是配置还是做工用料,是和X、T甚至A是没法比的,不过自从R50开始,R系列全部国产化(长城国际IIPC),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,品质得到了很好的保障,也是自从R50开始,我身边的人都将目光和行动投给了R,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。
R系列的前身是一个昙花一现的系列:i系列。i系列为Internet-optimized for individuals,即为Internet优化的个性化。ThinkPad i系列目标定位在追求最佳性能价格比、关心预算的中小企业,以及极其关注价格的商业个人,突出“经济适用、轻薄实用”的特点。由于良好的硬件搭配,同时还有较轻薄的机身,因此在便携性、实用性方面有了显著提高,而其极富竞争力的价格,使它是中小企业和商业个人的上乘选择。不过i系列在最初有个特点,就是在前期它经常使用X系列和A系列的机身和内部结构,只是在LOGO和和快捷键上有些改动,尤其是音量调节键,将原本灰色的按键变成了“红、绿、蓝”三色,给人一种叛逆的感觉。

此款i系列产品1620和X2x的外观是一模一样的



[ 本帖最后由 小窦 于 2009-11-30 12:25 编辑 ]

昙花一现的i系列


此款i系列产品1800的外观就和A2xe如出一辙

不过自从i系列中的1200上市以后就完全改变了直接挪用其他系列机身的做法,进行了全新的设计,但整体思路没有变化。此机的诞生也为以后的R系列出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

[ 本帖最后由 小窦 于 2009-11-30 12:26 编辑 ]

TOP

R30  
  
  人们都很爱将R系列与T系列做对比,但永远是比不过,这也是IBM事先布置好的。尽管R系列在外观上和T系列出入较大,但是其整体的设计和布局还是套用T系列。不过为了将R系列与T系列拉开档次,避免产品定位与销售上的冲突,R系列明显的进行了恰到好处的“缩水”;首先是做工,从R30到现在的R51,一直是使用的ABS工程塑料,而T系列的钛复合材料及镁铝合金足显高贵与奢华,不过这也更突出了R系列的“平民化”趋势;硬件配置上,一直是比相对的T系列产品低一个档次,比如现在T系列的最强机T42采用了Dothan核心的奔腾M处理器,而R系列最新的R51仍旧采用Banias核心的奔腾M处理器,这是最好的证明;接口的简化,导致机器富裕出来的地方相当多。R30是R系列的第一款机型,其中颇受争议的左切角设计也采用进来。R30采用的P3 1G仍然是老款的铜矿CPU即0.18微米技术生产的256k cache和PC100总线,而同期的产品T23和A30都采用了图拉丁核心的CPU。同时R30还是使用ALI的整合芯片组,共享内存的Trident图形卡,但所有的型号都配有网卡和红外通讯接口,同样有ThinkPad著名的键盘灯ThinkLight,而且全部采用了XGA的13.3寸和14.1寸显示屏,完全抛弃了原先的I系列的12.1寸SVGA显示屏。另外,R系列也采用了ThinkPad现时各系列通用的UltraBay2000,除了原先的UltraBay2000的功能外,它还可以在这个装备中放入如Palm这样的PDA同步,以及接入一个数字键盘,这也是个不少的改进。重量方面,与原先的I系列基本上一致,仍然是2.7KG左右,装备了14.1寸显示屏的机型可能会再重点。还有,尽管使用了ALI的整合芯片组,它仍然与新款的T23和A30一样支持最大1GB的内存,让人感觉即使是面对低端的R系列,仍然是麻雀虽小,五脏具全。



[ 本帖最后由 小窦 于 2009-11-30 12:26 编辑 ]

TOP

R31 R32

而到了R31,采用的CPU就变成了图拉丁核心,同时主板芯片组由原来的ALI变成了Intel的830MG,此款芯片组和X30采用的是一样的,最大仍可支持1G的内存。R31和r30在外观上没有什么改进,但都有一些缺点,其中USB插槽供电不足的现象比较突出。
R32是R系列中第一款P4m机型,除了硬件平台和R30/31有所不同,其他都沿用了R30/31的设计,但值得一提的是,R32是R系列中首款采用独立显卡的产品(ATI Mobility Radeon 16M),将R系列的显示效果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,R系列开始抛弃了低性能低品质的帽子。



[ 本帖最后由 小窦 于 2009-11-30 12:27 编辑 ]

TOP

R40的发展

  迅驰平台的发布,在X31、T40上都得到了体现,而在R系列中,R40变成为了IBM低端迅驰产品的代表。R40机身和T30很相象,除了近身上蓝色的Access IBM键之外,其他部分和T30简直无法区分。相对于X31和T40,R40系列的硬件配置简直眼花缭乱,IBM也充分利用了排列组合,将R40变成了有史以来IBM配置最复杂的笔记本机型,上有高档的迅驰机型,下有低端的P4赛扬机型,充分将低价位消费群体再次细分。在IBM其它型号的笔记本上,不同配置之间的差别往往在CPU主频、硬盘和内存容量、光驱的类型、预装的操作系统以及网络设备类型的区别,而R40不仅在这些硬件上有区别,甚至在很少变化的处理器类型、主板芯片组的型号甚至是品牌、显卡型号上都存在着不同。

在R40系列中,R40e采用了P4/P4C处理器和845MP/ATI IGP 330M+ALI 1535芯片组,而机器型号为2684、2685开头的R40e的显示芯片虽然也是采用ATI Mobility Radeon,但这是ATI IGP 330M芯片组集成的显卡,显存为主内存共享形式。R40e虽然在显卡3D性能上和采用独立显存的ATI Mobility Radeon R40没有什么区别,但是在磁盘及内存子系统方面的IGP 330M+ALI 1535的表现就不如R40采用的Intel845MP、855PM芯片组了,也因此R40e的整机性能会比其它R40低一个档次,当然价格也会低不少。

TOP

R50系列
03年11月,R系列的最新机型R50发布,R50对于IBM的R系列是一个转折点,主要因为是R50系列全部有长城国际生产而不是向原来的R系列一样由台湾厂商代工,摆脱了R系列质量差的毛病,让R系列做工变得更好,更能够让普通消费者接受,此外R50的外观设计和T40/41十分接近,符合了流行趋势,此外R50的配置不再是落后T系列一个档次,而是接近T系列的发展水平,让更多钟爱T系列而因为价格愿原因放弃的用户在转投R50旗下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R50和T41同时采用了防止数据丢失的新型硬盘自动保护技术(Active Protection System),此项技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。当数据从磁片中存取的时候,硬盘更容易因为移动和跌落而受损。通过IBM APS系统,机载运动传感器可以探测到笔记本电脑的加速移动(例如,当笔记本从桌子上跌落的时候),并主动锁定磁头。在ThinkPad硬盘下面还安装了个隔层,进一步减弱笔记本和地面接触的撞击力。与不具备此功能的笔记本相比,硬盘保护能力是其它笔记本的四倍以上。此外,ThinkPad R50在无线技术和ThinkVantage技术集成方面也十分出色,低廉的价格能够更大地迎合消费者的需要。

在发布R50的同时,IBM又公布了一款R50的至尊机型:R50p。R50p代替了已经停止生产并退出现役的机王A31p,开始担任高端图形工作站的角色,继承以往A31p的一切待遇,但消费者买帐的不是很多,销量不如任何一款其他R50机型,不过至少R50p的推出证明了R系列已经完全远离走纯低端路线,而是向高中低全面发展。

TOP

R50系列安排的十分合理,高端是R50p,中坚力量是R50,而低端产品就是R50e了。R50e的机身设计要比R50厚一些,重量也要相应地增加200g,配置上采用了855GM芯片组,整合了显示芯片,降低了成本,但奔腾M1.4/1.5G+855GM+256M+30/40G的基本平台搭配是十分主流的,而价格却只有11000左右(4ZC/51C),十分有诱惑力,尽管低价格,可不是低品质,相信R50系列会给人们对R系列一个新的评价。

采用15.1'XGA的R50e 51C

TOP

R51
R系列最新型号产品R51在04年4月15日已经发布。R51相对先前的R50系列来说,更加重视对商务应用的考虑,因此R51的大部分机型舍弃了原先机种搭载的ATI Mobility Radeon 7500/9000显卡,而改为使用855GME集成显卡。

对于处理器设计与采用,原先猜测R51将会直接换用Intel最新的Dothan内核处理器,但发布后而全部依然采用400MHz总线标准、1MB二级缓存的Banias核心Pentium-M处理器,R51选用Pentium-M处理器频率跨度包括1.5GHz、1.6GHz和1.7GHz三种,由于R50已经停产而R50e在产,R51的上市其实是对现有R50系列产品的升级与补充,将R系列分为了低端和中高端两大块,低端只要由R50e和少量R40e负责,而中高端完全由R51负责。

TOP

最后的完全IBM R52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
TOP

回味经典,回味曾经的R

TOP

返回列表